已打开行政区划_中国东莞横沥街道栏目页面,本页面是由15个视窗区共计15个区域组成,操作帮助请按Alt加问号键。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1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国东莞横沥街道栏目”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1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4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4
黄耀林:根根禾草绕指尖 灼灼匠心传匠艺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6,本区域含有2个链接,按下Tab键浏览信息

  舞草龙曾是田饶步村一项传统舞蹈,但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草龙舞从1990年开始逐渐淡出群众的视野。直至数年前,田饶步村又将这个一度消逝的记忆重新唤起,“推手”之一是年逾七旬的老人名叫黄耀林,是如今整个横沥为数不多还在做草龙的人,在他的坚守与执着下,草龙舞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熠熠生辉。

  据草龙舞传承人黄耀林回忆,以前中秋节期间,每个村“大队”出一条草龙,打着锣鼓和灯笼,唱着“草龙歌”民谣,挨家挨户地拜门口。过去没有锣鼓,孩子们用生锈的锄头作鼓,烂铁条打着锄头当叉。

  在浓郁的氛围以及从小在父亲黄渠稳(草龙舞第六代传承人)的耳濡目染下,让年少时的黄耀林在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学好编织草龙这门手艺。于是,在他12岁那年便跟随父亲学习编织草龙,也把编织草龙作为人生事业追求。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稻田逐渐减少,人工收割禾秆草成本高等原因,村里舞草龙的习俗曾一度消失。历经数十年停滞,这种濒临失传的民俗技艺在黄耀林的努力下,重新走进大众视野,唤起了村民美好的回忆。2007年,“横沥草龙舞”被列入东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多年来,作为草龙舞第七代传承人的黄耀林为横沥镇传统文化传承工作默默奉献,尤其在草龙舞传统保护项目上,付出了大量心血。他先后被评为“东莞民间工艺能工巧匠”、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走进田饶步村草龙舞传承基地,可以看到制作草龙的工具和材料。说起草龙的制作过程,黄耀林自有心得。揉拧、编扎、捆绑……在黄耀林手中逐渐化身为草龙的各个部位。

  虽然已是75岁高龄,头发微微泛白,但黄耀林编起草龙的时候,却仍目光如炬,手脚灵活如初。只要一坐在禾草堆前,他的世界只剩下眼前的禾秆草,以及手边的工具在他手中翻飞,熠熠生辉。

  数十年如一日地钻研,草龙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一捆捆稻草,经过黄耀林的编织和捆绑,变成了一条活灵活现的草龙。每一条草龙成品都诠释着黄耀林“择一事做一生”的执着。

  然而,传承并非易事。经过不懈努力,横沥镇文化服务中心和田饶步村委会在旧老人活动中心建立了一个占地约350平方米的草龙舞传承基地。他组织青少年编织草龙和练习舞草龙,并重新组建舞龙队,目前已发展为30人的规模。

  平日里,黄耀林还会走进校园,向年轻一代讲述舞草龙的历史文化和扎草龙的技巧。同时,先后与东莞理工学院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与华南师范大学三下乡团队共建湾区草龙传承社会实践基地,让更多学生了解、学习、参与到这项传统中,让田饶步村草龙舞更好地传承下去,用文化的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

  黄耀林在接触时代中思考草龙技艺的重生。同时,田饶步村不遗余力地以潮流文化助力草龙舞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传播,留住村民们的乡愁记忆,陆续制作一系列草龙延伸手工艺品和文创产品,探索更多打开舞草龙的新方式、新惊喜。与此同时,紧跟潮玩IP之风,推出首个潮玩IP“田小饶”,向外界展示草龙舞独特的文化魅力。

  如今,田饶步村组建草龙舞传承基地,传承人走进学校走出横沥,探索草龙手工艺品,创新推出潮玩IP“田小饶”……黄耀林坚定地守护和传承着草龙舞这一意义深远的文化遗产。他的坚守与执着,让草龙舞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熠熠生辉。


  记者:吴婉珊、朱振强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6
中国东莞横沥街道栏目_中国东莞横沥街道栏目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14,本区域含有4个链接,按下Tab键浏览信息
版权所有: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hengli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14
拼音 简体
重置
声音开关
声音开关
语速
语速
阅读方式
阅读方式
配色
配色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说明
更多服务
读屏专用
退出服务
导航区 ALT+1
视窗区 (15) ALT+2
交互区 ALT+4
列表区 ALT+5
正文区 ALT+6
服务区 ALT+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