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打开行政区划_中国东莞横沥街道栏目页面,本页面是由15个视窗区共计15个区域组成,操作帮助请按Alt加问号键。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1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国东莞横沥街道栏目”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1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4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4
扩容增量车位,“智”解停车难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6,本区域含有2个链接,按下Tab键浏览信息

  兜兜转转找不到停车位,最后随便停在了路边,霸占了交通要道,从而引发交通拥堵……几年前的横沥,“停车难”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而由此造成的“乱停乱放”行为更是进一步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

  历经三年多的努力,横沥停车管理工作“摇身一变”:村尾村路口处画上网格线,一辆辆私家车规整停放在停车位上;茶横路西城三区路口,车辆井然有序地行驶着,一改以往的拥堵。

  诚然,变化的背后是横沥在行动上的“突围”。近年来,横沥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任务,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城市品质,积极破解停车难问题,在规划设计、拓展增量、规范管理等方面打出一套又一套“连环招”,既有效盘活现有停车资源,又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停车空间,使得停车难困境得到有效改善,为民服务之真情尽显。

  民生大事,必作于细。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停车难成为群众普遍反映的“急难愁盼”民生问题之一,破解停车难也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一环,考验城市的智慧与韧劲。

  若是解决不好市民停车难烦恼,还容易引发车辆拥堵等交通问题,更影响群众幸福感。“以前早上上班和下午下班的时候,一路上都得走走停停。”家住碧桂园小区的蔡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小区位于横沥镇育才路旁,以前来往车辆非常多,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经常出现乱停车问题,导致路口拥堵,车辆和行人来往不便。

  经过相关部门的调研,停车难的背后主要是停车资源供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横沥机动车保有量为8万辆,经调查计算,全镇停车缺口数量约为4.8万个,清晰地反映出横沥镇停车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矛盾发现后更待进一步分析。哪些区域停车位最紧张?又有哪些停车资源没有很好地利用?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横沥镇规划、交通等部门展开停车位规划工作。镇规划所成立了专门的调查、摸排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横沥镇停车位(场)建设用地摸排工作方案》,迅速梳理全镇硬底化地块情况,经甄别、研判后,目前核实出 49 处地块可用于建设立体式停车场或临时停车场,共可提供停车位约3.9万个。

  在2021年以前,从莞高速横沥段的高架桥下空间都是杂草丛生,而现在约6000平方米的地上“长”出了约210个停车位,缓解了长巷村的停车需求。针对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瑞康花园小区采取在篮球场、网球场设置夜晚临时停车点以及租用附近商场车位的方式,解决了超150个停车缺口;2022年,横沥又结合乡村振兴和“三旧”改造,充分盘活利用闲置空地资源,新增停车位2668个,“停车难”问题有效得到缓解……

  “原本路口处的人车抢道现象已经没有了,不塞车了,停车也不用兜兜转转来回找。”市民陈女士欣慰地说。

  这些变化正是横沥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成效的缩影。“停车难”问题正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逐步解决。

  结合交通管理实际情况,横沥制定了《横沥镇村(社区)停车规范管理实施方案》,亮出了清晰完善的停车规划:统筹布局公共停车场,有效整合利用待建土地、边角空闲土地以及闲置物业;鼓励建设立体停车库,鼓励盘活经济效益低下或闲置的建设用地,或规划新增建设用地,建设停车楼、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停车设施,从而多渠道优化停车资源供给,构建简约高效的停车治理体系,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找停车位不再难!”是市民的共同心声。有力解决停车位数量的同时,横沥还积极探索智慧停车解决方案,主动与数字化接轨,实现效率与效果的“双提升”。

  平台监控车辆停放情况,空余车位清晰可见,线上缴费后智能放行……自2020年起,横沥智慧停车有大动作,细枝末节中降低了群众停车时间成本。中山路、天桥路、北环路等21个路段和文化广场、体育公园、金牛公园等3个停车场的5800个停车泊位实施了智慧化升级改造。

  同时,数字化也逐渐深入城市交通肌理,“互联网+技术+平台”推动实现路内停车泊位和公共停车场的统一监控和运营维护,让智慧化深刻融入、便捷人们生活。除此之外,停车管理系统还与市智慧停车云平台与市政务数据大脑对接,实时互联共享停车动态数据,借助大平台、大数据实现交通数字化转型跃升。

  民生无小事,事事关人民。今年的横沥镇党代会报告提出,以停车设施专项规划为引领,全面挖掘停车资源,用好边角地、夹心地闲置地新建一批公共停车位。

  对此,横沥将进一步优化停车网络,全面加强辖区交通秩序管理,坚决整治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促进现有道路资源得到合理化利用,确保停车秩序规范有序。着力打造多个停车规范管理示范村(社区),实现镇内停车供需与动静态交通平衡。


  记者:吴婉珊、罗曼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6
中国东莞横沥街道栏目_中国东莞横沥街道栏目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14,本区域含有4个链接,按下Tab键浏览信息
版权所有: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hengli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14
拼音 简体
重置
声音开关
声音开关
语速
语速
阅读方式
阅读方式
配色
配色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说明
更多服务
读屏专用
退出服务
导航区 ALT+1
视窗区 (15) ALT+2
交互区 ALT+4
列表区 ALT+5
正文区 ALT+6
服务区 ALT+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