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打开行政区划_中国东莞横沥街道栏目页面,本页面是由15个视窗区共计15个区域组成,操作帮助请按Alt加问号键。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1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国东莞横沥街道栏目”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1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4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4
关于印发《横沥镇新时代人才工作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6,本区域含有2个链接,按下Tab键浏览信息

各村(社区)、有关单位:

  《横沥镇新时代人才工作三年行动方案》业经镇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横沥镇人民政府

2022年5月23日



横沥镇新时代人才工作三年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推进人才强镇战略,根据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更加创新、更为吸引的人才政策,用好现有人才,稳住关键人才,吸引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围绕我镇产业需求,着力打造一支水平更高、能力更强、结构更优的人才队伍。力争从2022年起连续3年,本地高层次人才(博士、硕士、高级职称、高级工以上人才)和本地基础人才(大专、本科学历,初级、中级职称,初级工、中级工人才)增长率均达15%以上,为横沥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招才引智计划

  1.引进高素质创新人才。健全奖补结合的资金支持机制,鼓励用人单位引进硕士、博士、中级职称、副高职称、高级职称、高级技师等创新创业人才。对博士及以上学历、高级职称、高级技师人才,人才公寓配租优先考虑。鼓励高级人才进行职称晋升、学历提升。加快集聚留学人员、港澳青年等海外人才来横沥创新创业。(责任单位:党建工作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经济发展局、统战办)

  2.加大学校、医院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采取积极措施,3年面向全国引进百名基础教育高端人才。积极利用省市名医名优资源,丰富重点(特色)专科平台建设,大力引进和培养省、市级知名专家作为学科带头人,促进医教研结合,提升科研水平。(责任单位:教育管理中心、卫生健康局)

  3.大力吸引本科生扎根横沥发展。启动大学生入户“直通车”,通过“秒批”、减环节、“一件事”一次办、全网办、全市通办五大改革措施,推进人才引进工作增质提效。实施“创梦东莞”计划,对2022年1月1日后新引进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历人才(或取得境外学士学位)、初级职称(或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二级/技师(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二级/技师),市镇财政给予最高1万元补贴,其中具有东莞户籍的人才按最高补贴额度的100%补贴,不具有东莞户籍的人才按最高补贴额度的60%补贴。实施“莞训”计划,对2022年1月1日后到横沥镇用人单位(党政机关、财政全额供养的事业单位除外)见习、实习或实训的市外来莞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应届本科生,市镇财政给予1000元/人/月见习补贴,最长不超过3个月。(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公安分局、教育管理中心)

  4.引进工匠型技能人才。依托院校、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和产业服务平台,引进一批技能精湛、具有工匠精神、能在行业发挥引领作用的领军人才。(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经济发展局)

  5.推设博士工作站。深度挖掘、广泛动员符合条件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试点企业,上市及上市后备企业等设立博士工作站,通过建设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加快人才队伍升级和科研人才梯队建设。成功设站单位可申请由市财政给予50万元一次性建站资助,同时镇财政配套给予25万元一次性资助。(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经济发展局)。

  6.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支持技能领军人才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技艺交流、实行名师带徒、引领技能研发、弘扬“工匠精神”等技术攻关或人才培育项目,可申请市镇财政最高50万元补贴经费,其中10万元作为启动经费在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立后直接拨付;余下部分在管理期满考核评价达合格以上拨付,其中考核评价合格的给予20万元,优秀的给予40万元。(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经济发展局)

  7.大力培养“首席技师”。鼓励我镇在经济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能人才参评市级“首席技师”,成功获得市级“首席技师”荣誉称号的,市财政给予1000元/人/月的人才补贴,同时镇财政配套给予500元/人/月的人才补贴,最长不超过3年。(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

  (二)实施人才培育计划

  1.做大做强三大平台。整合优化“粤菜师傅”“广东技工”(模具产业)“南粤家政”三大平台资源,持续释放“一城四校一中心”的叠加优势,打造开放式培训平台体系,通过开展全民技能培训,做好平台,做大载体,推动技能就业、技能创富。(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

  2.实施“莞能提升”计划。推动学历技能素质提升,年度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技能提升等各类补贴性培训不少于4000人次。对2022年1月1日后,在我镇工作期间(党政机关、财政全额供养的事业单位除外)取得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或取得初级职称(或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或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二级/技师(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二级/技师)的人才,由市镇财政给予一次性3000元的能力提升培养资助。(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

  3.大力推进“数字工匠”培训。开展“数字工匠”培训,落实培训合格证书和培训补贴政策,建成一支既熟悉生产制造流程又懂得数字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产业人才队伍,赋能生态链上下游企业。(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

  4.深化校企合作。精准对接产业人才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智新学院、潇洒学校等院校机构新增开设或扩招紧缺热门专业,推广“校企双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共育技能人才。(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经济发展局)

  5.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鼓励企业与高训中心、技师学院、智新学院等院校机构签订全日制订单式培养协议,培养满足横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扩容技能人才“蓄水池”。(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经济发展局)

  (三)实施人才赋能计划

  1.推进人才自主评价。鼓励和指导企业根据岗位技能需求和生产经营特点,自主开展人才评价,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实现技能提升与薪酬待遇相贯通。(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

  2.完善优才卡服务体系。逐步拓宽人才覆盖面,大力推行优才卡“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秒批”,构建市镇联动的人才服务体系。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优才卡”附加功能,全方位为优才提供差异化的优质服务。(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经济发展局、教育管理中心)

  3.建立技能人才师资库。强化部门联动,同向发力,梳理建立技能人才师资库,对入库人才在培训、就业、创业、医疗、落户、住房、税收、子女入学等需求提供对接服务,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努力打造拴心留人的服务环境。依托华科城等创业孵化基地,打造技术交流、成果共享互动平台,推动建立技能人才供需对接机制、协同开发机制和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机制。(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经济发展局、妇联、团委、教育管理中心)

  4.践行“工匠讲堂”。弘扬“工匠精神”,传承时代品质。开展“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进村庄、进校园”活动,唱响技能强国主旋律,引导青年人才投身制造强国建设。(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经济发展局、妇联、团委、教育管理中心)

  5.建设宣传载体。加强阵地建设,丰富宣传载体。引进工程师协会、企业等外部力量,筹建集“服务性+展示性”的多功能动态展厅,打造技能街、技能公园,开展“一镇街(园区)一品牌”创建行动。(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

  6.以赛为媒聚才引智。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对标广东“三项工程”建设要求,通过主动办赛和积极参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创新、崇尚技能、学习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经济发展局、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统筹人才工作的推进落实,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围绕行动方案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将行动方案主要任务指标纳入镇重点工作督查考评体系,定期跟踪工作进度,促进各项任务高效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牵头负责人才补贴、创新平台建站补贴的申报、受理、审核、公示等工作。(责任单位:镇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二)加大经费投入。加大人才项目经费投入,落实有关财政资金预算安排,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探索政府和市场多元化投入的方式,逐步建立用人单位为主、财政共同负担、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多元化人才资金投入机制。(责任单位:财政分局)

  (三)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新政策和新成效,宣传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为全市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撑。(责任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分局、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6
中国东莞横沥街道栏目_中国东莞横沥街道栏目
提示:您已进入视窗区14,本区域含有4个链接,按下Tab键浏览信息
版权所有: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备案号:粤Ihengli备19114884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提示:您已离开视窗区14
拼音 简体
重置
声音开关
声音开关
语速
语速
阅读方式
阅读方式
配色
配色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说明
更多服务
读屏专用
退出服务
导航区 ALT+1
视窗区 (15) ALT+2
交互区 ALT+4
列表区 ALT+5
正文区 ALT+6
服务区 ALT+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