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芦村位于莞域西北部,在中堂镇墟西南方约3.5千米处,东面隔河是东向村,西面是马沥村,南面隔河是望牛墩镇官桥涌村,北面与东莞糖厂和槎滘隔河相望,下马四公路贯通全村。1959年特大洪水灾后,在东丫(土名)筑大围;1960年成立新民大队 (包括下芦、马沥、四乡);1961年新民大队“分家",成立下芦大队。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辖下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1370多人,外来人口600多人。
一、村名及立村沿革
下芦村立村于清高宗乾初(约1736年),当年吴、张、何、胡、杨五大姓氏的祖先在此立村,取村名为“厦村”。随着生活改善,原来居住的草棚开始逐步改建为砖房,并取名“夏庐”。到乾三十四年(1769年),有钱的村民损资建宗庙,合议改村名为“新宁梓”(又名新溪),意思是居住在安宁的新家乡。再到后来,因地形似葫芦,便改村名为下芦并沿用至今。村民中有吴、张、胡等共12个姓氏。
二、经济状况
下芦村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经済作物以香蕉为主。1978年村建成第一座建材厂(红砖轮窑);1988年建下芦粉厂,日产能力8吨;1992年村建成15000平方米厂房;1993年建下芦水泥厂和建材三厂。2002年全村企业及个体户总数为27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鸿业造纸厂”(1992年投产,占地50多亩)和“威亮洗涤有限公司”(1998年开业,占地面积150亩)。
2014年度村集体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增。2014年度经营收入442万元比2013年的414万元增长6.76%,经营性支出185万元,2014年经营纯收入257万元,纯收入比2013年的194万元增长32.47%。2014年非经营性收入127万元,非经营性支出共359万元。2014年收支结余25万元。资产负债方面:2014年总资产3870万元比去年增加439万元,增加12.8%;总负债1543万元较去年增加82万元,增加5.61%。
2015年度经营收入465万元,经营性支出164万元,经营纯收入301万元,非经营性支出共387万元,其中:公益福利费284万元。
2016年度经营收入449万元,经营性支出131万元,经营纯收入318万元,非经营性支出共350万元,其中:公益福利费245万元。
2017年度经营收入465万元,经营性支出131万元,经营纯收入334万元,非经营性支出共326万元,其中:公益福利费216万元。
2018年度经营收入526万元,经营性支出94万元,经营纯收入432万元,非经营性支出共374万元,其中:公益福利费260万元。
2019年度经营收入570万元,经营性支出111万元,经营纯收入459万元,非经营性支出共441万元,其中:公益福利费324万元。资产负债方面:2019年总资产5985万元与2018年对比增加81万元,增加1.37%;2019年总负债1556万元与2018年对比下降105万元,下降6.32%。
三、教育、文体
下芦村民国期间有私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下芦小学于1950年开办,1988年村拨款125万元重修学校。下芦小学后改建为下芦村委会,于2019年获批改作中堂镇第四幼儿园。现下芦村小学生到中堂镇第二小学读书,有专门的校车接送。
下芦村联合各界力量等集资金,投入4万元完善村警务室的建设;投入8万元整治村内的绿化和环卫环境;投入30万元重修农贸市场、道路修整;投入40万元,新建文化广场、搭建舞台与儿童乐园。近年来,下芦村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改善村内治安和生活环境;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给群众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生活环境:投入52万元建设儿童乐园及灯光球场;投入47万元建设休闲公园;投入83万元建设桥梁、河岸栈道和种植树木;投资83万元建设主干次道路;投资8万元建设沿岸护栏,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
在镇委、镇政府的扶持和领导下,下芦村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荣。2012年被选为林业生态文明村;2017年被评为“东莞市文明村(社区)”、“全国首批绿色村庄”等称号。
2022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