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传区网站_在线中文字幕人妻视频_久久网一区二区三区_2021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頭部
ico
ico
當前位置: 首頁 > 走進東莞 > 文化東莞 > 民間藝術 > 民間工藝
橋頭鄧屋古村的那些竹籃,那些人
中國東莞政府門戶網站      2012-11-26 05:12:41  來源: 南方都市報
【字體:

    漸漸遠離城鎮(zhèn)那些滿載機器的工廠,開進橋頭鄧屋這個小村莊時,一棟三層木樓梯的手工小作坊呈現在記者面前,據稱它是東莞現在僅存的竹篾手工作坊。作坊的主人是一位年過半百的本地人,名叫鄧柏穩(wěn)。流逝的歲月和勤勞的工作,在老鄧的雙手間留下道道皺紋和老繭,連他自己也不清楚數十年下來,他到底編織過多少涼帽。

老鄧(右一)和來自貴州的徒弟們在編制竹器。

  老鄧告訴記者,“三籃一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東莞本地女子出嫁時,由母親給女兒準備好的,用于盛裝小嫁妝。在女子出嫁之后逢年過節(jié)回娘家就挑著籃,籃里裝著送給娘家的東西。而“帽”指的就是鑲著紅邊的涼帽,既美觀又涼快。作坊的一樓就是用于存放制作籃和帽的材料——竹篾。老鄧隨手拿起一根細細的竹篾告訴記者,他能閉著眼將篾子一分為二。

  作坊的二樓是竹器的制作基地。老鄧說,即使拜了師傅沒有兩三年的工夫也很難學會手藝,因為不僅僅是編織這么簡單,還涉及到如何把握篾的軟硬粗細的問題,而且編織籃很耗時,最快兩天才編三頂。說著說著老鄧就脫去鞋子,光著腳站在竹篾上,一把提起長長的竹篾。篾子在老鄧的手中,轉換自如,猶如魚般輕松暢快。


  老鄧手上的竹籃再經過一番裝飾——鉤上彩色的線就成成品了。

  “我的手藝是祖?zhèn)鞯?,十三四歲時父親開始教我,我起初不是很喜歡,但是慢慢學會以后放學一有空就忍不住動手做”,老鄧說,“父親手藝很好,他那時的作坊只有自己,很多人要結婚了都到他那里定做籃和涼帽”。老鄧說他的竹器品近銷橋頭,遠銷可達香港。

[cms-page-tar]

底部編著“喜”字的竹籃,圖案的編制是最具有技術含量的。

  “父親的作坊只有他一個人,而且那時只編織涼帽”,而如今老鄧的作坊已經由父親的個人小作坊發(fā)展到七人作坊了,除了編涼帽,還有提籃、簸箕。除了老鄧自己外,作坊內的其他六人都是貴州人。老鄧把手藝教給他們,他們之間一向以師徒相稱。正在編大籃的小鄧告訴記者,他從貴州來這里已經有四五年了。每年的清明節(jié)是竹器品銷售的旺季,也是他們最忙的時候。


  一個提籃的成品。這種方便實用的籃子,如今逐漸被塑料袋所代替了。

  從婚俗到祭祀,竹篾似乎一直在編織著東莞的民俗,讓我們看到那個年代人們遠離城市喧囂的男耕女織圖。只可惜這種兩天編三頂涼帽的生活已經離現代人越來越遠了。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橋頭涼帽曾經盛極一時,在橋頭有條百米長的老街上就有作坊數十家,在橋頭鄧屋村有二三百戶人會編織,后來在改革開放中紛紛改行,如今全橋頭只剩老鄧的這家作坊了。“我都不知道把手藝傳給誰,我兒子對這些根本不感興趣”,談到手藝的流傳時,老鄧流露出一個50歲男人的困惑。


破舊的大門后,是橋頭唯一的竹器作坊



附件:

相關附件
媒體報道
音頻視頻
文件
部門解讀
圖解類
新聞發(fā)布會
訪談
其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文章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新聞
主辦單位: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東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 : 4419000098
備案號:粵ICP備19114884號    粵公網安備 44190002000375   技術支持:開普云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xù)?